視野中有云霧,人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得了白內障,便認為拖一拖也問題不大。然而宋蓓雯主任指出,視野云霧狀并非白內障的專利。當病人出現了部分視網膜脫離時,在脫離對側的視野中就會出現固定的云霧狀陰影?!霸S多早期視網膜脫離患者一直誤認為自己得的是白內障,待情況嚴重時再就醫(yī)檢查,便錯過了最佳的救治時機?!?/div>
此外,飛蚊癥和閃光感也是視網膜脫離的早期癥狀。實際上,這是因為飛蚊與閃光感是玻璃體后視網膜脫離或穿孔的癥狀。中老年人,特別是高度近視眼患者,突然出現大量飛蚊以及某一方位持續(xù)閃光時,應警惕視網膜脫離可能。
據了解,患者的眼前常有黑影飄動,黑影呈煙霧狀或點、片狀,形態(tài)常變換,似小蟲飛舞,故而被稱為飛蚊癥。宋蓓雯主任介紹,飛蚊癥分為良性和惡性。良性飛蚊癥又叫做生理性飛蚊癥,是指一點兩點的黑影,在眼前飛來飛去,有時候看得到,有時候看不到。當人很累很疲倦的時候,會覺得蚊子移動得特別明顯。相較中年人,老年人的飛蚊現象感覺更強烈和明顯。宋主任表示,大多數飛蚊癥由玻璃體纖維之水化形成,屬生理性飛蚊癥。而生理性飛蚊癥不會有失明的風險。
惡性飛蚊癥又稱病理性飛蚊癥,主要有3個特點,即有異常閃光;短時間內飛蚊數不斷增加;視線有被遮擋的感覺。病理性飛蚊癥一般由嚴重的因玻璃體附近的網膜、視神經、睫狀體等構造發(fā)生病變而導致玻璃體變化引起的。病理性飛蚊癥是疾病的一種表現,多由中高度近視、眼球內部出血、炎癥等引起。當患者出現此類癥狀時,應盡早就醫(yī),保證視網膜可以成功修復。
宋蓓雯主任強調,閃光感也應當受到患者的足夠重視,它是視網膜脫離最重要的癥狀之一,為脫離的先兆。如閃光感持續(xù)存在并固定于視野中的某一部位時,應警惕視網膜脫離于近期內發(fā)生。閃光感也可出現于已有視網膜脫離的患者,這是由液化了的玻璃體自裂孔進入神經上皮層下刺激視網膜細胞所引起。
過度用眼及高度近視者易患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在中國,近視人群數量龐大,人數超過4億,其中高度近視者所占比例已達30%。而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則好發(fā)于近視人群,特別是高度近視人群。
據介紹,孔源性視網膜脫離的發(fā)病取決于三個因素,即視網膜裂孔,玻璃體液化及有足夠的拉力使視網膜與色素上皮分開,其中視網膜裂孔是關鍵,而視網膜與玻璃體的退行性變與年齡、近視及外傷有很大的相關性。
目前,手術是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唯一手段。宋蓓雯主任介紹,手術原理為封閉裂孔及解除或緩解病變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在與裂孔相應處鞏膜面加以冷凝或電凝,從而引起局部脈絡膜反應性炎癥,放出視網膜下積液,使視網膜神經上皮層與脈絡膜等鄰接組織發(fā)生局限性粘連以封閉裂孔。
為設法緩解或消除玻璃體對視網膜的牽拉,鞏膜縮短、鞏膜外加壓、層間填壓、以及玻璃體切割術、玻璃體腔內注入某種氣體或液體等,都是圍繞著這一目標設計的。隨著玻璃體手術及激光光凝術的日益進步,使原來難以治療的視網膜脫離有了治愈的可能。
宋主任提醒,在電子產品層出不窮的時代,眼睛過度疲勞在所難免,因而在使用時間上應有所控制。平時盡量少做劇烈運動、避免眼睛受到意外傷害。高度近視人群、老年人,眼部有過反復玻璃體出血、一只眼睛已經發(fā)生過視網膜脫離的高危人群,最好每半年進行一次眼底檢查。
當視網膜脫離發(fā)生后,感光細胞層的營養(yǎng)受到損害。宋主任介紹,久不復位的視網脫離可導致虹膜睫狀體炎、瞳孔閉鎖、并發(fā)性白內障、繼發(fā)性青光眼,甚至眼球萎縮。而90%的孔源性視網膜脫離能在一次手術后成功地復位。黃斑區(qū)脫離2~3月以上的病例,在視網膜解剖復位后,視力往往不能恢復正常。因此視網膜脫離的救治應被視為眼病急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