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酸加替沙星片
來佳
國藥準字H20050262
化學藥品
浙江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新昌制藥廠(國產)
處方藥
主要成份:鹽酸加替沙星。
用于治療敏感菌株引起的中度以上的下列感染性疾?。簗1.慢性支氣管炎急性發(fā)作:由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或金黃色葡萄菌所致。|2.急性竇炎:由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所致。|3.社區(qū)獲得性肺炎:由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副流感嗜血桿菌、卡他莫拉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嗜肺衣原體、嗜肺支原體、或嗜肺軍團菌等所致者。|4.單純性或復雜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炎):由大腸埃希氏菌、肺炎克雷白菌、奇異變形桿菌等所致者。|5.腎盂腎炎:由大腸埃希氏菌等所致。|6.單純性尿道和宮頸淋?。河赡紊芮蚓?。|7.女性急性單純性直腸感染:由奈瑟淋球菌所致。|在治療之前,為了分離鑒定致病微生物及確定其對加替沙星的敏感性,應做適當的培養(yǎng)和敏感性試驗。但在獲得細菌檢查結果之前即可開始本品治療。得到細菌學檢查結果后,可以繼續(xù)合適的治療。
0.1g。
1.本品的國內外臨床試驗中常見的不良反應為惡心?陰道炎?腹瀉?頭痛?眩暈。|2.發(fā)生率較低的藥物相關不良事件包括:|(1)全身反應:變態(tài)反應?寒戰(zhàn)?發(fā)熱?背痛?胸痛。|(2)心血管系統:心悸。|(3)消化系統:腹痛?便秘?消化不良?舌炎?念珠菌性口腔炎?口腔炎?口腔潰瘍?嘔吐。|(4)代謝與營養(yǎng)系統:周圍性水腫。|(5)神經系統:多夢?失眠?感覺異常?震顫?血管擴張?眩暈。|(6)呼吸系統:呼吸困難?咽炎。|(7)皮膚及皮膚軟組織:皮疹?出汗。|(8)特殊感官:視覺異常?味覺異常?耳鳴。|(9)泌尿生殖系統:排尿困難?血尿。|3.其他罕見的相關不良事件有:思維異常?不能耐受酒精?關節(jié)炎?虛弱?哮喘(支氣管痙攣)?共濟失調?骨痛?心動過緩?胸痛?唇炎?結腸炎?意識模糊?驚厥?紫紺?人格解體?抑郁?糖尿病?吞咽困難?耳痛?淤斑?水腫?鼻衄?欣快感?眼痛?光敏感性?全身水腫?腸胃出血?牙齦炎?口臭?幻覺?嘔血?血尿?敵意?感覺過敏?高血糖?肌張力增加?過度通氣?低血糖?淋巴結病?斑丘疹?子宮出血?偏頭痛?口腔水腫?肌痛?肌無力?頸痛?驚慌?妄想狂?嗅覺倒錯?畏光?偽膜性腸炎?精神病?上瞼下垂?直腸出血?緊張?胸骨下胸痛?心動過速?味覺喪失?舌腫?皰疹等。|4.實驗室檢查異常改變發(fā)生率低,包括:白細胞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血紅蛋白下降?ALT或/和AST增高,以及堿性磷酸酶?總膽紅素?血糖?血清淀粉酶和電解質紊亂等
口服, |1.成人一次0.2g(二片),一日二次,療程7-14天。 |2.男性淋球菌性尿路炎癥或直腸感染和女性淋球菌性宮頸感染,一次0.4g(四片),單劑口服。
喹諾酮類藥物過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18歲以下患者禁用。
1.加替沙星與其他喹諾酮類藥物類似,可合心電圖QTc間期延長。在患有QTc間期延長,低血鉀未糾正或急性心肌缺血患者中,應避免使用本品,本品也不宜與IA類(如奎尼丁,普魯卡因胺)及Ⅲ(胺碘酮,索他洛爾)和可延長心電圖QTc間期的藥物,如西沙比利,紅霉素,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合用。|2.喹諾酮類藥物可引起中樞神經系統異常,如緊張,激動,失眠,焦慮,惡夢,顱內壓增高等。對患有或疑有中樞神經系統疾患的患者,如嚴重腦動脈粥樣硬化,癲癇和存在癲癇發(fā)作因素等,使用本品應慎重。本品可能會引起眩暈和輕度頭痛,從事駕駛汽車或其它相械作業(yè),或從事其他需要精神神經系統警覺或協調的活動的患者應謹慎。此外,非甾體類消炎鎮(zhèn)痛藥物與喹諾酮類藥物同時使用,可能會增加中樞神經系統刺激癥狀和抽搐發(fā)生的危險性。|3.與其他喹諾酮藥物一樣,已見癥狀性高血糖和低血糖的報道,通常發(fā)生于合用口服降糖藥(如優(yōu)降糖)或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這些病人使用本品時應注意監(jiān)測血糖。如發(fā)生血糖異常改變,應立即停藥并就診。|4.喹諾酮藥物有時可引起嚴重的甚至致死的過敏反應。以首次發(fā)現皮疹或者其他過敏反應時,應立即停用本品。嚴重過敏反應發(fā)生時,可根據臨床需要用腎上腺素或其它復蘇方法治療,包括吸氧,輸液,抗組胺藥,皮質激素,增壓胺類藥物以及氣道管理等。|5.有報道接受包括本品在內的幾乎所有的抗菌藥的治療后可能發(fā)生輕度到致死性偽膜性腸炎。因此,對使用任何抗菌藥物出現腹瀉的病人應考慮這一診斷。偽膜性腸炎的診斷成立后,即應開始治療。 輕度患者停用抗菌藥物后即可恢復。中,重度患者,則應酌情補充液體,電介質和以及針對艱難梭菌性腸炎的抗菌治療。|6.盡管尚未見到類似其他喹諾酮藥物引起的肩部,手部和跟腱需要外科治療或長時間功能喪失的現象,但如果病人在接受本品治療時有疼痛感,發(fā)炎或肌腱斷裂等應停用本品,在未明確除外肌腱炎或肌腱斷裂前,患者應休息,應停止體育鍛煉。肌腱斷裂在喹諾酮類治療中或治療后均可發(fā)生。|7.已有病人在接受某些喹諾酮藥物后發(fā)生光毒性反應。雖在動物試驗和臨床試驗中,未見本品在推薦劑量水平發(fā)生光毒性。但為保證醫(yī)療順利實施,應避免過度日光或人工紫外線照射。如果出現曬傷樣反應或發(fā)生皮膚損害,應及時就診。|8.本品增加中樞神經系統刺激癥狀和抽搐發(fā)生的危險性。|9.腎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應注意調整劑量。
禁用。
禁用。
根據文獻報道,多次給藥臨床試驗中,22%受試者的年齡大于65歲,10%受試者的年齡大于75歲,未見在對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與青年患者有顯著差別。但隨年齡增加,腎功能會出現生理性減退,應根據其腎功能情況決定用量。
1.本品與丙磺舒合用,可減緩加替沙星經腎排除。|2.硫酸亞鐵,含鋁或鎂制酸劑和去羥基苷(地丹諾辛,惠妥茲)與本品合用,加替沙星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而在服用硫酸亞鐵,含鋅?鎂?鐵等飲食補充劑(如多種維生素),或含鋁/鎂制酸劑或去羥基苷(地丹諾辛?惠妥茲)前4小時服用本品,不影響加替沙星的藥代動力學過程。|3.牛奶,碳酸鈣,西咪替丁,茶堿,法華令,優(yōu)降糖或咪達唑化與本品同時服用未見發(fā)生相互作用。|4.本品與地高辛同時使用,未見加替沙星藥代動力學參數發(fā)生明顯改變,但在部分受試者發(fā)現地高辛血藥濃度升高。故應監(jiān)測服用地高辛患者的地高辛毒性反應的癥狀和體征。對表現出毒性癥狀和體征的患者,應測定地高辛的血藥濃度,并適當調整地高辛劑量。并不推薦事先調整兩藥劑量。
1.加替沙星為β-甲氧氟喹諾酮類外消旋化合物,體外具有廣譜的抗革蘭氏陰性和陽性微生物的活性,其R-和S-對映體抗菌活性相同。本品抗菌作用是通過抑制細菌的DNA旋轉酶和拓撲異構酶IV,從而抑制細菌DNA復制、轉錄和修復過程。|2.體外試驗和臨床使用結果均表明,本品對以下微生物的大多數菌株具有抗菌活性;|(1)革蘭氏陽性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僅限于對甲氧西林敏感的菌株)、肺炎鏈球菌(對青霉素敏感的菌株)。|(2)革蘭氏陰性菌:大腸桿菌、流感和副流感嗜血桿菌、肺炎克雷伯桿菌、卡他莫拉菌、淋病奈一瑟菌、奇導變形桿菌。|(3)其他微生物:肺炎衣原體、嗜肺性軍團桿菌、肺炎支原體。|3.遺傳毒性:Ames試驗中本品對多種菌株無致突變作用,但是體外對沙門氏菌株TA102的有致突變作用。中國倉鼠V79細胞的基因突變和中國倉鼠CHL/IU細胞的遺傳學試驗結果均為陽性。類似的結果在基它喹諾酮類的藥物也可見,這可能是由高濃度下本品對真核生物的Ⅱ型DNA拓撲異構本科的抑制作用所致。本品經口和靜脈給藥的小鼠微核試驗、大鼠經口給藥的細胞遺傳學試驗、大鼠經口給藥的DNA修復試驗結果均為陰性。|4.生殖毒性:大鼠經口給予劑量高達200mg/kg(以每天全身暴露量(AUC)計,與人最大推薦劑量等效),對大鼠生育力和生殖無不良反應。大鼠和家兔經口給予劑量分別達150mg/kg和50mg/kg(以AUC計,約為人最大推薦劑量的0.7和1.9倍),未見有致畸胎作用。但是,大鼠在器官形成 期,經口或靜脈給予劑量分別達200mg/kgt和60mg/kg可引起胎兒骨骼畸形;經口或靜脈給予劑量分別≥150mg/kg和≥30mg/kg時,可引起胎兒骨骼骨化延遲,包括出現波形肋骨。提示在此劑量下,有輕度的胎兒毒性,此毒性在其它的喹諾酮類藥物也可見。大鼠在妊娠后期最初階段經口給藥劑量達200mg/kg,并持續(xù)給藥至哺乳期,可見后期的植入后胚胎丟失增加和新生兒和圍生期的死亡率升高。這些發(fā)現也提示了本品的胎兒毒性。由于尚無在懷孕婦女進行充分和嚴格的研究,所以懷孕期間,只有在本品對母新的潛在臨床利益大于對胎兒的危害時才能使用本品。本品可從大鼠乳汁中分泌,但是尚不知是否要從有乳中分泌。由于許多藥物可從人乳中分泌,所以哺戶期婦女應慎用。|5.致癌性:B6C3F1小鼠經摻食 給藥18月,雌、雄動物劑量分中堅力量為90mg/kg和81mg/kg [以每天全身暴露量(AUC)計,約為人最大推薦劑量的0.13和0.18倍]:Fischer344大鼠經摻食給藥2年,雌、雄動物劑量分別為139mg/kg和47mg/kg(以AUC計,約為最大推薦劑量的0.8和0.36倍),結果均款提示本品有促進腫瘤生長的作用,但是雄性動物當劑達100mg/kg(以AUC計,約為人最大推薦劑量的0.74倍)時,與對照組相比,可增加巨粒細胞淋巴(LGL)白血病的發(fā)生率,盡管這種增加稍高于已有歷史性的對照的范圍,但是并不有人為雄性動物高劑量下的這些發(fā)現會影響到本品臨床用藥的安全性。
1.吸收:本品口服后易在胃腸道內吸收,不受食物存在的影響,其生物利用度高達96%。健康成人分別單次口服本品0.1g、0.2g、0.4g(以C19H22FN3O4計)3個劑量后約1小時后可達血藥峰濃度,Cmax分別為0.874(±0.188)(g/ml,1.678(±0.263)(g/ml,3.20(±0.412)(g/ml; t1/2(分別為8.733±0.432h,8.271±0.543h,8.647±0.563h;AUC0~∞分別為7.628±0.732(mg/L)*h,14.647±1.351(mg/L)*h,30.094±3.346(mg/L)*h;Tpeak分別為1.056±0.300h,1.167±0.250h,1.889±0.417h。高、中、低三個劑量的AUC0~∞、Cmax呈線性相關性。服藥72小時內原形藥物在尿中累積排泄率分別為74.36±5.53%,73.26±7.15%,76.79±5.47%,不隨劑量的改變而改變。200mg每日兩次口服給藥,為期7天的連續(xù)給藥藥代動力學試驗結果表明,第一次給藥與最后一次給藥的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如下:Cmax分別為1.573±0.163mg/L,1.975±0.224mg/L;t1/2(分別為7.672±0.725h,8.210±0.465h;AUC0~∞分別為13.254±1.215(mg/L)*h,18.354±2.504(mg/L)*h;Tpeak分別為1.050±0.369h,1.050±0.438h。血藥濃度于第3天達到穩(wěn)態(tài),穩(wěn)態(tài)后的AUC為12.255±1.586(mg/L)*h,第一次給藥24小時與最后一次給藥72小時內原形藥物在尿中累積排泄率分別為70.48±5.53%,89.20±13.04%。|2.分布:本品血清蛋白結合率約為20%,有劑量相關性;在人體內各種組織和體液中均有分布,其快速分布的特性使得它在多數靶組織中的濃度比血清中濃度還要高。唾液濃度與血漿濃度幾乎相等。平均穩(wěn)態(tài)分布容積(Vdss)為1.5~2.0L/kg。|3.代謝:本品在人體內的生物轉化比例很小,從尿中排泄的代謝產物(乙烯二胺和甲基乙烯二胺)不到給藥劑量的1%。|4.排泄:本品主要以原形藥物經腎臟排泄。口服給藥后48小時內,尿中的回收量為給藥量的70%,糞中的回收量為給藥量的5%。